搜索: 
>> 首页 > 资料 > 董秋芳

董秋芳

董秋芳

人气:-基本资料

姓名:董秋芳

别 名:笔名冬芬、冬奋、秋航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1898年

逝世日期:1977年

职 业:著作家、教育家、翻译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人物介绍

  董秋芳1927年由其翻译的本国文学作品《争自在的波浪》一书作为《未名丛书》之一印行,鲁迅亲身为该书写了《小引》。

  同年,在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中,以“冬芬”为笔名,给鲁迅写了《文艺与革命》的长信,鲁迅地下复信给以一定与指点。

  1929年3月回北京继续学业,大学毕业后去山东省立济南初级中学教授国文,国学巨匠季羡林是其事先的先生,其间结识胡也频与丁玲。

  1937年“七七”事故前夕,应郁达夫之邀去福建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创作宣布了少量的散文、政论,培植和培育了一大批革命的青年作家,为西北沿海提高文明的开展和兴盛作出了严重贡献。抗日战争成功后,先后在绍兴稽山中学、绍兴简易师范、杭州初级中学、宁波市立中学、浙江师范学院任教或担任指导任务。

1953年调人民教育出版社任务,任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学语文教材编辑组现代文学研讨室主任,兼中学语文课本编辑委员会初级编辑。

  1971年退休回绍兴定居。

  1973年被任命为绍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1977年2月11日病逝。

  董秋芳一方面引导青年用笔向社会的黑暗、糜烂作妥协,一方面又十分留意维护青年,使他们免遭损伤。有一回,《新语》上宣布了晏石写的《女人、社会、路》的杂文,中心思想是:妇女要束缚,必需先革新社会。特务即找上门来,要董秋芳交出作者的真实姓名和住址。董秋芳说:“文章言论,如有出轨,责任首先在编辑,我要加以检点。文章是外面投来的,没有注明真实姓名和地址。”特务没有方法,最后给了一个正告:“今后假设再登这种混帐东西,对你不客气!”(刘金著《马上随笔》213页,198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说完悻悻而去。董秋芳关于青年们稍有可取的文章从不求全指摘,总是满腔热情地加以揄扬,并积极设法刊登。

  董秋芳应用《民主报》副刊《新语》这一阵地,努力培育青年,关心青年。他关于在来稿中泄漏对旧制度的憎恨,对理想社会的糜烂和对国度出路而忧伤的心肠残酷的热血青年,总是给以谆谆教诲。闽西有一位青年作者张汉城(笔名金斗节子)给董秋芳寄了一篇《苦闷的意味》的杂文,董即给作者寄去了提高书籍,并附短信说:“黑暗之中会有闪光,最终是黑暗的世界……。希望你鼓起战役的勇气,多写些理想生活的稿子寄来,似乎你所写的小说《小狗子的命运》、杂文《打落水狗决不是直爽的事》那样富有暮气、勇于正视理想,这样的文艺将焕发作命的光芒……。”

  由于董秋芳对青年特别看重,由于他对青年的培植和保护,在《新语》周围勾搭了一批二十岁出头的青年作者,因此《新语》办得有声有色,十分生动,生气勃勃。

董秋芳之所以十分了解处在国难当头形势下有志青年们的心灵,是由于他早年在北平革命政府的统治下,从他的阅历的遭遇中,曾有过相似的心灵体验。

更多.在线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