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屈原
别 称:正则
字 号:字原,又字灵均
所处时代:战国末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
出生时间:约公元前340年
去世时间:公元前278年
主要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
主要成就:内政主张举贤修法,外交力主联齐抗秦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
举贤任能,革新政治,联齐抗秦。同时掌管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结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情正直加之他人忠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支持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时期,屈原感到心中郁闷,末尾文学创作,在作品中弥漫着对楚地楚风的留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美,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外延深入,成为中国文学的来源之一。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战争理事会经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明名人之一。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
屈原倡议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剧烈支持,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面貌,影响深远(因此,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一直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绚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繁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下去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预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繁仿效。一位老医师则
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损伤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开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据闻一多《端午考》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存在,但从屈原2200多年前逝世不时到明天,中国社会主流所公认的不时是端午节祭奠屈原。)
另则传说屈原死后,人们投祭屈原的食品,都被蛟龙抢走了。而蛟龙却忌惮楝树叶和五色丝线,所以人们就把米包成棕子来祭奠屈原;赛龙舟则相传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虽然这些传说都不牢靠(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但却充沛反映了人们对屈原的热爱,也说明了屈原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